孩子非要养狗怎么处理(当孩子想养猫狗.父母能怎么做?)

发布时间:2024-04-26 11:31:32 浏览次数: 文章作者:

孩子常以自我中心角度看待事情,通过实际养宠物,可培养责任感、爱惜生命的观念,还能借由照顾动物来学习自理生活的能力。爸妈可陪同孩子一同体验,并从中观察、引导与宠物相处的过程,进而让孩子往社会化迈进。

当孩子想养猫狗.父母能怎么做?

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需要学习的事物不仅是语文、数理等学科知识,与人相处如何应对进退、如何在团体中生活、如何爱护珍惜大自然和尊重所有的生命存在,更是不可忽略的部分,因为这一切都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内涵,照顾动物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媒介。

通过养宠物建立孩子责任感

从发展来看,孩子2岁半开始就能玩扮家家酒,通过扮演医生或患者、养育宠物、照顾他人等系列游戏来练习关心别人、换位思考;到了4岁之后,可让孩子直接参与简单的家事,爸妈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照顾动植物,像是喂养小昆虫或鱼类、照顾猫狗等较大型的宠物。

接触真实情况比起玩游戏或读绘本更有实体感,尤其是爱惜生命的心与责任感,让孩子建立起‘决定要养宠物了,就要负责到底’的观念,不能弃养或逃避该做的事(固定喂食、打扫、帮忙洗澡和陪伴),爱牠就要照顾它的生活,并要记得去做。

照顾宠物提升孩子自理能力

从宠物的状况,可以直接反映出自己做的如何,因为如果没有按照方法来照顾,它们就会生病、不安稳、不乖巧、不舒服,而且没有好好用心对待的话,宠物也会跟自己不够亲近,甚至带有敌意,这时候爸妈可带着孩子研究、找出问题所在。

当孩子想养猫狗.父母能怎么做?

相反地,若照顾得宜,宠物会更加倍地回馈爱,让自己更得到疗愈喜悦的感觉,借此体会凡事要按照法则来做才行,不能随意对待其他生命。观察宠物的表现,尝试思考及同理它们的状况、推测其需求,如:猫狗一直叫,是肚子饿、想上厕所,还是有其他需求?喂食、清理等每个动作的步骤,都需要在脑中计划,若漫无目的就会浪费时间和力气,学习照顾宠物,会不知不觉练习到照顾自己的技巧,所以孩子对食衣住行的自理能力也会随之进步,根本不用特别训练。比起纯粹用沟通、讲道理的方式,不如实际体验来得让他们印象深刻、成长迅速。

观察及引导孩子与宠物的相处

不论是宝宝出生前就养了宠物,或是之后才加入的新成员,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快速接受‘非人类’的伙伴,有些孩子天生会感到莫名惧怕,此时是爸妈观察小孩特质的好机会,因为我们对于事情的情绪反应,可以经过练习而调整,先别急著认定孩子胆小、易紧张,要记得思考并寻找背后的原因。

先观察孩子:是适应能力不佳吗?感觉统合中的触觉敏感问题吗?怕被攻击吗?因不了解所以害怕吗?

之后再引导孩子思考:有害怕的感觉该怎么办?不喜欢的话,可以怎么做呢?宠物攻击自己吗?顺势教导孩子该宠物的习性和个性,应该如何对待、拿捏分寸,遇到问题赶紧找大人帮忙处理,再延伸到对其他人事物亦是同样的道理,增加解决问题与适应环境的能力,就不致面临突发事件时不知如何是好,或纯粹只以本能反应。

实际体验比用说的更有效

学龄前的小孩,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发展,此刻是打下良好基础的黄金时期,除了加强各种动作协调和肌力、认知(听说读写等能力)、社会人际社交技巧等,品格的养成更是关键,懂得如何感谢与回馈、同理他人和其他生命的感受,而非以自我为中心、罔顾旁人想法地行事。

由于现今的社会型态和以往不同,有些孩子是独生子女,有些只跟家人、保姆相处,缺乏和他人密切互动的经验,到了学校则容易产生程度不同的状况,如:难以融入团体、比较我行我素等,爸妈使用绘本故事、影片等媒介教导孩子固然很好,但都不如实际体验,因此若家中有宠物成员便是不错的实习机会。

照顾宠物可以学习付出,趁机体会爸妈的心情,又能从动物的反馈中得到正向的能量,也是调节压力和情绪的好方法。有许多大人希望孩子早点学会、理解的事情,例如:每日常规性的活动,以及了解爸妈及别人的心情,这些事通过对孩子口语不断重复提醒,不但未必能让他们了解,还有可能造成亲子间的不愉快。

当孩子想养猫狗.父母能怎么做?

教养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,每个人的个性、想法、身处情境、考虑的面向都不尽相同,最重要的是,爸妈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经历,这个过程有助于促进大脑额叶皮质的活化与成熟,让孩子不会总是手脚慌乱或理智失控,对于身心发展和稳定助益良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