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州养狗(狗有狗的幸福——浅谈客家人和畲族人跟“狗”的关系)

发布时间:2024-01-11 11:32:56 浏览次数: 文章作者:

狗有狗的幸福

——浅谈客家人和畲族人跟“狗”的关系

(朱诗向)

狗有狗的幸福——浅谈客家人和畲族人跟“狗”的关系


在广东梅州丰顺县潘田一带的地方,养狗吃狗肉习以为常。据传潘田的地名来源于“盘氏的田”(畲族旧地),久而久之慢慢演变成“盘田”,即现在的“潘田”。

潘田源于“盘田”,按南宋金履祥编纂的《通鉴前编》记载:混沌之世,天地始分,有盘古氏者,生于大荒,莫知其始……古岭南属于百越地,百越先民在新石器时代就在潘田生活。据考,新石器时代,潘田已有古人类生活迹象。“面积约2000平方米,文化层厚0.7米”的潘田田头岽古文化遗存的发现,学者研究认为: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(新石器时代(neolithic):是考古学家设定的一个时间区段,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,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。商朝:约公元前1600年—约公元前1046年)。潘田田头岽采集有石矛、石戈、石镞和大量陶片,纹饰以方格纹、网纹、双线纹为主,少量云雷纹和曲折纹。

在珠江流域及韩江流域,还分布有西周晚期至战国早期的夔文(音kuí,一种变体的龙文)陶片,其分布地区为五岭以南(参阅:《广东史》第56~57页)。由此可见,南越族是当年岭南主要是在珠江流域以及韩江流域的土著民族,当然也包括潘田的先民。

又据史籍《述异记》记载:“盘古氏,夫妇阴阳之始也,天地万物之祖也,今南海中盘古国人以盘古为姓。”潘田先民与前面所说:潘田的地名来源于“盘氏的田”——盘田,盘氏似乎有一种或明或暗的“情结”互相牵连,只是零零碎碎的文史资料过于缺乏而暂时无法一一厘清。(可以参阅本人另外的文章:客潮文化融合地丰顺潘田的“山野情”——浅谈潘田“山”的俗语和“山”的文化,其中谈及“畲族先民”在潘田大地消失的原由。)

现在的潘田客家人喜欢吃狗肉,而畲族人却禁吃狗肉。客家人和畲族人生活习性可以互相影响和互相学习、取长补短,但潘田客家人终究不是畲族人,从对待“狗”的态度上就明显不同。

客家人自古以来都以“狗”相伴,但客家方言及客家词汇中,与“狗”相关的大部分都是贬义词,可以从日常用语和客家谚语以及客家山歌可以看出。

比如:狗晒哈卵——讥笑人像狗一样张开双腿躺着的姿势,样子很难看。客家人崇尚“食有食相、坐有坐相”,如果一个人叉开两腿就会用“狗晒哈卵”形象生动地讽刺人家,起到“客家方言启智教化”的作用。


狗啮乌蝇——狗张开嘴巴想要去咬苍蝇,用来比喻徒劳无功、白费力气。


喽狗相啮——呼唤狗过来互相打架,故意制造问题、挑起别人的争端,有挑拨是非的意思。


狗打昂天歌——也作:狗打望天歌。指狗张开嘴巴朝天发出像狼嚎一样的长啸声。一些客家地区民间传说:认为这是狗看到“鬼魂”时才会这样叫,客家民俗认为这是一种“不祥之兆”。


狗有摇尾牯,人有笑面虎——客家人称公狗为“狗牯”,母狗则称为“狗嫲”,跟普通话顺序不同。狗,有摇着尾巴乞怜、巴结人的,而人也有人前“笑脸相迎”、人后“暗放冷箭”的两面人。“狗有摇尾牯,人有笑面虎”用以警示:要懂得保护自己,不要被人的假象迷惑,防人之心不可无,交朋友要小心。


狗血泼——通常客家人遇到倒霉时、或者遇到不顺心都会情不自禁地说“呸呸呸,狗血泼”,以图把霉运或者烦恼去掉。


狗嫲蛇——四脚蛇、变色龙。


狗掀门帘靠张嘴——旧时候,客家人的卧室门要挂竹帘,坐月子时可以挡“穿堂风”、辟邪气的作用。而狗要掀开门帘,只能用嘴“冒开”。这句客家习语通常用以讽刺只有空谈用“嘴巴说话”,而无实际行动的人。


诈癫食狗屎——比喻装疯卖傻、故意吃狗屎来装疯。


猴唔成猴,狗唔成狗——不像样、不像话,也形容别人的手艺不精,比如画画,画得不像,又比如木工师傅做个衣柜不好看。都可以用“猴唔成猴,狗唔成狗”来表达心中的不满。


暮固狗,咬死人——暮固,客家话意思是“不喜欢说话”、沉默寡言的人。“暮固狗,咬死人”指不吵不闹安安静静的狗往往会咬人,“会咬人的狗不叫。


看来,客家人对待“狗”多数情况下是负面词汇,不过也有褒义的所谓“狗来富”: “猪来穷,狗来富,猫来戴麻布”——客家地区一些乡村民间习俗认为:邻居家的猪跑到自己家里来会穷困;而狗跑到家里来,则可以带来财富;猫跑到家来则会碰到倒霉事。

还有一些带狗字的客家习语:“磨(无)牛狗拖犁”、“嫁鸡黏鸡飞,嫁狗随狗走”、“杀狗教猴”、“打狗看主人”、“打狗欺主”、“子不嫌母丑,狗不嫌家贫”、“狗咬吕洞宾,唔识好人心”等等。

客家山歌里的“狗”,题材多样、内涵丰富,比如客家山歌《三斤狗变三伯公》,又如“妹爱㓾狗㓾撇佢”——客家人好“食狗”,也喜欢㓾狗。(备注:㓾,读音chi,宰杀的意思。)

狗有狗的幸福——浅谈客家人和畲族人跟“狗”的关系

跟“狗”有关的客家山歌歌词:妹爱㓾狗㓾撇佢

狗有狗的幸福——浅谈客家人和畲族人跟“狗”的关系

狗有狗的幸福——浅谈客家人和畲族人跟“狗”的关系

跟“狗”有关的客家山歌歌词:东家狗牯都吃饱


狗有狗的幸福——浅谈客家人和畲族人跟“狗”的关系

跟“狗”有关的客家山歌歌词:狗咬骨头丢唔成


谈到客家人和畲族人“对待狗态度”,本人简评罗勇教授、陈国凯先生、冯秀珍女士的观点:

一、关于客家人是畲族后裔问题。本人认为客家人不是畲族后裔,因为:客家人可以吃狗肉,畲族人则禁止吃狗肉。

狗有狗的幸福——浅谈客家人和畲族人跟“狗”的关系

罗勇教授在其《“客家先民”之先民—赣南远古土著居民析》一文指出,“山都木客是古越族的后裔,是一个现已消亡了的古代民族”;“古越族与山都、木客均是赣南历史上不同时期土著居民的名称。”——如果按照客家人和畲族人对待狗的态度上看,本人认为罗勇教授的观点不准确。

狗有狗的幸福——浅谈客家人和畲族人跟“狗”的关系

客家实为畲族后裔,为何客家人不敢承认?————如果按照客家人和畲族人对待狗的态度上看,“客家实为畲族后裔,为何客家人不敢承认?”——本人认为其观点也是错的。

狗有狗的幸福——浅谈客家人和畲族人跟“狗”的关系

广东省原作协主席陈国凯,认为客家人不是“纯”中原血统。本人持部分认同:客家人不全是中原迁徙而来,而有相当部分是和“土著先民”融合而来。


狗有狗的幸福——浅谈客家人和畲族人跟“狗”的关系

翻拍自《客家文化大观》冯秀珍著

狗有狗的幸福——浅谈客家人和畲族人跟“狗”的关系

翻拍自《客家文化大观》冯秀珍著

关于客家先民问题:丰顺籍客家研究学者冯秀珍认为:“客家人六次迁徙”学说——第一次“秦汉时期”的迁徙尤为重要。虽然第一次迁徙尚未有“客家”一词,但可以称为“客家先民”。对此,本人部分支持冯秀珍教授的观点,即第一次秦朝时期的迁徙是客家民系得以形成的基础。客家(注:当时并无“客家”一词)先民最早在在秦汉时期。其主体是秦汉戍卒、中原徙民。同时,本人认为:这一次不算迁徙,应该说是 “避难、逃难、避世”,因为“迁徙”都带有组织性、计划性,但是秦汉时期的这些“客家先民”往往都是是零零散散、也不是全家一起“迁徙”的、说不定这些先民都是“临时起意”,不能算“迁徙”。


以上琐琐碎碎谈了客家人和畲族人对待“狗”的态度,来说明客家人和畲族人的关系,同时也列举了一些客家人关于狗的“习语”、俗语、常用语等等,最后也对一些“客家实为畲族后裔”等观点谈了个人粗浅的看法,是对是错暂时至此,后续进一步补充完善。

(深圳:朱诗向 于2021年9月17日草)

狗有狗的幸福——浅谈客家人和畲族人跟“狗”的关系